药企需重点关注哪些审评细节
从新版药典大面积收录、一致性评价加速,到辅料关联审批制度落地,制剂及药辅行业正经历一场质量技术的全面升级。8月10日,CFDA发布《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7类药包材、5类药用辅料由单独审批改为在审批药品注册申请时一并审评审批。同时,主管部门对接下来准备试行的审评审批程序作了细致明确的规定。
政策导向是药用辅料和包材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因素。关联审批或促使制药板块上下游格局重建。未来,承担质量主体责任的制药企业对上游的掌控和布局将愈发重视,辅料行业的整合也可能更加频密。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业界也有担忧。“辅料研究和生产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由制药企业一体承担难度会比较大。”某化学制剂部负责人表示。
药企成审评关键主体
“国内的API原料普遍受认可,但药用辅料比较受争议。”广西某制药企业一位高层直言对国产辅料信心不足。
咸达数据V3.2发现,我国现有带“F”字母辅料的文号245个,2015年起国内厂家就没有新的批文了。现有的批文数最多的是明胶空心胶囊,共47个,约占现有批文的1/6。尽管从目前获批的辅料来看,以往企业对辅料申报并不是非常重视,但预计辅料关联审批将推动企业重视辅料,特别是重视整个生产的关键因素的控制。
“实施关联审评是要让制剂企业承担质量主体责任,将药包材、药用辅料的研究始于药品研发,同时也有利于突出制剂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由它配置上游企业资源。”CFDA药化注册司一位专家不久前指出。
然而,在药企的产业链布局上,曹家祥提醒说,收购辅料厂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是辅料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需要更新换代,许多是和生产设备和工艺直接相关,国内企业有明显的差距,许多国外的关键技术对国内而言更是无从查考。此外,辅料影响甚广,对普通剂型和高端剂型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致性评价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总体看,制剂企业对药品质量最终负责,促使辅料的采购选择模式从低标准水平下的单纯价格选择转变为制剂企业平衡技术支持、质量稳定、价格等多方因素的选择。“现在轮到制药企业作为主体,其品种选择和对优质优价有高要求,才能带动延伸优质原辅料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一位行业权威专家指出。
药辅集中度提升
药用辅料是极度分散的行业。某投资网站资料显示,一方面,这与国内专业化生产企业少、大部分生产企业并非专业药企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医药辅料起步较晚,大多数医药辅料都是传统产品,导致医药辅料产品少,规格单一。目前国内医药辅料生产企业有400多家,其中以医药辅料为主业的生产企业只有90左右,占比不到23%,其余都是兼带生产医药辅料的化工、食品和原料药等其他生产企业。
政策层面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已于近期发布,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关联审批”的条款。此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持续推进将促使下游药企选择优质辅料,而药用辅料DMF 以及关联审评的推进将提高下游药企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后更换辅料的转换成本,再结合2015版药典的执行以及日渐加强的行业监管趋势,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不符合现有标准的非专业企业或产能低下、规模较小、不适应药用辅料分级、分类管理趋势的企业或将退出市场,或被兼并收购。
需重点关注的审评细节
实行关联审评审批的药包材剂型类别有经口鼻吸入制剂、注射制剂、眼用制剂、透皮制剂、口服制剂、外用制剂、药用干燥剂等7类;药用辅料包括境内外上市制剂中未使用过的药用辅料等5类。
记者注意到,辅料企业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是目前手头已有批件的品种能否继续使用?何时到期?什么时候需要关联审评?
经梳理发现,公告中明确了批准证明文件在2017年12月31日(含当日)前到期的药包材、药用辅料,有效期延续至2017年12月31日。自2018年1月1日起,当其用于其他药品的药物临床试验或生产申请时,才要求报送相关资料。
已批准的药包材、药用辅料,其批准证明文件在效期内继续有效。有效期届满后,可继续在原药品中使用;在已上市药品中历史沿用的其他符合药用要求的药用辅料,可继续在原药品中沿用。如用于其他药品的药物临床试验或生产申请时,则要求报送相关资料。
企业要注意的是,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中需要变更药用辅料种类或供应商的,变更后的药用辅料尚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或核准编号的,可参照公告要求,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相关申请关联申报。
此外,变更即需申请。药包材、药用辅料发生改变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时,其生产企业应主动开展相应的评估,及时通知药品生产企业,并按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相关资料。
由于进口药用辅料同样在公告要求适用范围内。“现在可执行的关联申报可能只对进口辅料有现实意义。”上海的一位药企人士对记者表示,但他同时担心,“国家总局坚决要求详细的技术资料,而外资辅料厂推三阻四不配合,相关药企无能为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