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市场分析(附销售额份额TOP10品牌)
据中康CMH监测数据,2015年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为209.65亿元,较2014年增长6.7%,城市等级医院和县域等级医院是抗精神疾病药物的主要消费终端,合计占整个市场87.6%。无论是从前十品牌还是前十生产厂家来看,市场规模集中度皆高,分别占41.2%与 57.2%。
前不久,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Lancet和Lancet Psychiatry的三篇论文显示: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受资源匮乏和偏见影响,绝大多数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这在极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普遍持有的“精神疾病离我们十分遥远”这一传统观念。
“精神疾病”指一系列精神和行为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物质使用性疾患、智力障碍,以及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发育和行为障碍等。
疾病现状
全球
4亿: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
6000万:有约6000万人受双相情感障碍影响
2100万:有超过21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
22%:以世界总人口68亿计,精神疾病患者平均约占22%
20%:估计有约20%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精神障碍和精神问题
100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精神障碍是自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6.3万亿美元:有研究结果显示,2011—2030年精神障碍在全球将导致累计高达 16.3 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76%~85%,35%~50%: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6%~85%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获得任何治疗;即使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也高达35%~50%
中国
1亿以上&1600万: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有1亿以上,其中重度精神疾病患者超1600万
72.3%:72.3%的精神疾病患者尚不知自己患病
60%&30%:重度精神疾病患者致残率60%,致死率30%
1/10万:平均每10万人仅有1位精神科医师
6%:只有不足6%的焦虑、抑郁、药物滥用及癫痫患者寻求过治疗,而发达国家该比例达70%甚至更高
1%: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不及卫生预算的1%;在美国接近6%;在德国和法国更是高达10%
此外,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1990年精神性疾病、神经性疾病与药物滥用的患者占总健康人口的7%,到2013年则上升至11%,预计未来10年的情况可能更糟:到2025年,我国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口可能达到3690万,较目前上升约10%。
药物规模:209.65亿元,同比增长6.7%
从中康CMH监测数据来看,2015年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为209.65亿元,较2014年增长6.7%,低于整个药品市场7.6%的增速。
图1 2014-2015年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单位:亿元)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康CMH)
终端表现:等级医院是抗精神疾病药物的主要消费终端
城市等级医院和县域等级医院是抗精神疾病药物的主要消费终端,合计占整个市场87.6%。鉴于抗精神疾病药物中处方药占比高达99.6%且许多药物零售药店可及性低,相较于其他品类药物,零售药店市场份额被大幅压缩,仅为6.3%。
图2 2015年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五大终端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康CMH)
品牌竞争:集中度较高,奥氮平片表现抢眼
从品牌来看,2015年前十大品牌产品销售额份额合计占41.2%,集中度较高。其中,江苏豪森药业的欧兰宁和礼来制药的再普乐表现抢眼,二者均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成分是奥氮平。
图3 2014-2015年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销售额份额TOP10品牌
(数据来源:中康CMH)
企业争夺:集中度高,礼来制药优势明显
2015年前十大厂家市场规模总计119.88亿元,占整个市场57.2%,集中度高。其中,仅有礼来制药市场份额高于10.0%,且增速最快,优势进一步加大。
图4 2015年我国抗精神疾病药物销售额份额TOP10厂家
(数据来源:中康CMH。注:气泡大小代表市场规模;蓝色代表本土企业,红色代表外资企业。)
附:全国精神医学TOP10医院
附表 2014年度中国最佳精神医学医院声誉排行榜
(资料来源:复旦大学《2014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