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更好的机会
体内生物等效性(BE)对固体口服制剂剂量的评估,是判断药学治疗等效的一个普遍接受的替代方法,它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临床评价。而在对活性药物成分吸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后,现在可以通过在体外测试,来替代某些药物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这就是通常说的生物等效豁免(Biowaiver)。
近日,主管部门发布了《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的通告》(2016年第87号),该《指导原则》是基于国际公认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而制定的,为口服仿制药提供了更加好的发展机会,也是对制剂水平的更高要求。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评价口服仿制药物治疗效果一致性的理想方法,而基于BCS理论的体外溶出度试验,是替代药物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体外试验方法。1995年,Amidon等发表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该系统基于口服药物吸收主要受药物生理情况下的溶解度、肠道渗透性和药物溶出度影响的理论和实践。FDA接纳了BCS,并于2000年发布了相关指导原则。在对国内外相关法规政策检索和有关业内人士进行沟通后,笔者以为,本次《指导原则》的发布和实施,将对业界产生以下重要影响。
一是有利于药物经济学的应用。BCS指导下,豁免符合要求的药物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把资金、人力、物力等有限资源投入到创新药研之中。相比在体内研究,数据证明BCS豁免的发展被认为是比体内生物等效试验更容易、更快、更具成本效益比的。
二是减轻监管机构的工作量。按照《指导原则》评估口服仿制药固体制剂,令监管机构简化和改善了药物批准过程。
三是对于剂型研发有指导。深入研究BCS,将为研发更好的口服仿制药固体制剂的配方和活性药效成分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
四是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一些待仿制的抗癌药物,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如果在健康人体进行生物等效试验,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在癌症患者身上试验,则有可能贻误治疗时机或受到接受试验者治疗时段的限制而影响仿制药品的观察,也会影响物美价廉的仿制药的上市销售。
总体而言,《指导原则》的发布与实施,为加快药企仿制口服药固体制剂、研发更多的仿制药上市销售、提高仿制药水平提供了契机。
也来说几句<<<
不要因“豁免”而放松研究要求
细读《指导原则》,要求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化学口服固体制剂,申请者想要获得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按照要求需要提供的举证材料并不是太简单的事。政策倒逼研究者要静心“慢下来”,对缺失的研究补火,重新认识自己产品的特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用好药。
在此提醒业界,千万不要看到“豁免”二字就放松对自己产品研究的要求。《指导原则》告诉我们一些共性的理解、认识和技术要求,在此之外,基于产品的个性化特点,应开展的研究一丝一毫都不应该少。
对于BCS3类药物,要想获得豁免,其“药物制剂必须与参比制剂含有相同的辅料组成”,这样的要求科学合理。首先,辅料不是简单的赋型材料;其次,从辅料的选择上来研究参比制剂制造关键的技术逻辑,对提升技术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再者,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政策的出台,即使研究中需要变更辅料,对于研究的进度效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种必需的辅料变更,反而更有利于满足一致性的质量评价要求。(陈周全)
为一致性评价及仿制药申请打下基础
从主管部门公开征求《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的意见》到正式稿发布,短短1个多月时间就高效完成了这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为一致性评价及未来的仿制药申请打下了基础。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新增复方制剂的规定 当口服固体常释的复方制剂中各活性组分均为BCS1类药物,可按BCS1类药物要求申请生物豁免,但应证明各组分之间以及各组分与所有辅料之间没有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否则不能申请豁免。当口服固体常释的复方制剂中各组分均为BCS3类药物或有BCS1类和BCS3药物,应按BCS3类药物要求申请生物豁免,除证明各组分之间无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外,还应证明所有辅料为主管部门已经批准的常释制剂常用辅料。
2.明确对于BCS3类的药物处方规定 仿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应处方完全相同,各组成用量相似,当放大生产和上市后变更时,制剂处方也应完全相同。对于上市后变更的有关要求参见《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相关内容。
3.对于不同规格同种样品免做BE进一步细化 具体表现在:对于处方相同、活性成分及辅料成相似比例的不同规格同种样品,通常高剂量规格已做过BE试验的,低剂量规格可申请免做BE试验,有些品种由于安全性等原因,可选择较低剂量规格进行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不同品种有所差异,具体选择要求参见《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
4.其他小变动 文献资料也被允许用来作为申请生物等效豁免应提供的资料;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标准由超过90%变成了等于或大于85%。渗透性分类中中等吸收率也由89%变为85%。(Steven)
分享到: